当电影《某种物质》刻画一( yī)位女性健美领舞在其职( zhí)业生涯中,不断迎合观众( zhòng)与政绩,逐渐将职业异化( huà)至个人身份的过程时,我( wǒ)们能清晰地观察到其对( duì)对立面,也就是男性上级( jí)的描绘。相较于《双狼》,后者( zhě)在展现男性角色因职业( yè)压力与压迫,导致职业病( bìng)异化至个人,并最终形成( chéng)矛盾指向时,却难以找到( dào)具体且清晰的指向目标( biāo)。观影过程中,始终能感受( shòu)到一股力量在试图发泄( xiè),却缺乏明确的对象。
直至《双狼》结尾,观众( zhòng)才意识到,两人均被外界( jiè)力量操控,尽管影片中出( chū)现了一位以女性声音出( chū)现的幕后操纵者,但其形( xíng)象并未得到过多直接展( zhǎn)示。因此,此类电影在表达( dá)上似乎总欠缺某种力度( dù),难以直接抨击某些现象( xiàng),这或许不仅源于叙事层( céng)面的问题,也可能是创作( zuò)者在日常身份代入剧本( běn)时所产生的结果。
今日为( wèi)2024年10月30日,十月的尾声即将( jiāng)来临。我此篇电影日记聚( jù)焦于《双狼》。昨晚观影后,虽( suī)不知该片是否会引入国( guó)内,但我认为它非常适合( hé)在国内上映。首先,两位主( zhǔ)演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( míng)度,他们年轻时曾塑造众( zhòng)多充满冲劲与血气方刚( gāng)的角色,深受男女观众喜( xǐ)爱。我原本期待能在电影( yǐng)院观看此片,但昨晚只能( néng)通过流媒体平台欣赏。
1. 男( nán)人的“力不从心”
值得一提( tí)的是,《双狼》难能可贵地呈( chéng)现了人在逐渐保守化的( de)过程中的变化。有一种观( guān)点认为,20岁时保守会遭人( rén)非议,而30岁时若不保守、变( biàn)得激进,同样会遭受批评( píng)。这背后反映了人随着年( nián)龄与阅历的增长,选择与( yǔ)行为倾向会发生诸多变( biàn)化。20岁时,人们应保持激进( jìn)态度;而30岁时,则应随着阅( yuè)历的增加逐渐变得保守( shǒu)。然而,我更倾向于认为,人( rén)应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( sè),若能坚持激进态度直至( zhì)70岁,那将是一种难能可贵( guì)的品质。
遗憾的是,在《双狼( láng)》中,我目睹了布拉德·皮特( tè)与乔治·克鲁尼这两位年( nián)轻时在各类影片中大展( zhǎn)拳脚、证明自身实力的演( yǎn)员,如今却似乎在片中暗( àn)示自己已力不从心。当然( rán),这只是说辞上的“不行”,最( zuì)终两人还是展现了实力( lì)。影片贯穿了诸多小笑点( diǎn),如腰椎问题、打架后需服( fú)用止痛药,甚至安排了一( yī)位传奇女医生,如同《周处( chù)除三害》中的情节。两位五( wǔ)六十岁的男主角互相调( diào)侃与女医生的情侣关系( xì),假装吃醋,这种初高中生( shēng)才会玩的把戏再次在他( tā)们身上上演,最终女医生( shēng)澄清与两人均无亲密关( guān)系,让人不禁感叹他们真( zhēn)的已不复当年之勇。对于( yú)这两位演员来说,能接演( yǎn)这样的剧本,确实需要一( yī)定的勇气。
近日,我还看到( dào)一则新闻,《飓风营救》主演( yǎn)连姆·尼森公开声明,今后( hòu)将不再接演此类型的动( dòng)作片。原因是他凭借营救( jiù)系列走红后,连续接到类( lèi)似电影,连姆·尼森认为这( zhè)类电影已不太适合他。他( tā)年纪已大,大量动作戏需( xū)替身完成。相比之下,《黑客( kè)帝国》主演基努·里维斯则( zé)选择了不同方向。《疾速追( zhuī)杀》里年纪越大,他反而越( yuè)能保持自己的激情。因此( cǐ),看到《双狼》这样的故事设( shè)定,不禁让人感到心酸。这( zhè)仿佛映射了生活中的衰( shuāi)老。如今我35岁,已无法与25岁( suì)时的状态与喜好相提并( bìng)论。那时,我可以半夜起床( chuáng)、凌晨守夜看电影首映会( huì),或者奔波于各城市观看( kàn)演唱会。而现在,当我看到( dào)那些曾代表男性张力与( yǔ)实力的演员,开始调侃自( zì)己当年作品中的男性形( xíng)象时,心中难免涌起一丝( sī)遗憾。
2. 动作场景成年轻专( zhuān)场
当我观看至影片尾声( shēng)时,一个惊人的真相被揭( jiē)示。他们原本保护的那个( gè)所谓的正在上学的孩子( zi),监控画面却直接揭露了( le)其真实身份——一个并非学( xué)生,而是提前预约进行皮( pí)肉交易的男人。这一设定( dìng)表明,全片中的两位杀手( shǒu)实际上是被这个假装学( xué)生的男子以及政客所欺( qī)骗。他们看似处理复杂的( de)杀手工作时条理清晰,然( rán)而对于世间的阴暗面却( què)显然涉世未深,显得尤为( wèi)幼稚。当我看到这样的结( jié)局,不禁为这两位被耍、被( bèi)设计的杀手感到惋惜,仿( fǎng)佛看到了我们自己在职( zhí)场中的某种状态。按理说( shuō),人到四十多岁,在职场中( zhōng)应已相当通透,能够洞察( chá)世事,然而事实并非如此( cǐ)。我们依然可能天真地将( jiāng)自己的一腔热血变成他( tā)人工作中的工具,这确实( shí)令人心酸。
我注意到许多( duō)热评中提到,这部电影可( kě)能是对未来退休后仍不( bù)愿退休者的真实写照,这( zhè)种结局很可能令人心酸( suān)。因此,《双狼》这部电影在一( yī)定程度上呈现了男性在( zài)年龄增长后,面对无法保( bǎo)持对整个社会的强势趋( qū)势时,所表现出的自我软( ruǎn)弱和无力感。这与《某种物( wù)质》相似,后者代表了女性( xìng)在体系中的困境,而《双狼( láng)》则代表了男性在体系中( zhōng)的困境。
当然,我认为这部( bù)电影也存在一些遗憾。首( shǒu)先,全片的基调显然是在( zài)讲述两位动作男明星在( zài)动作戏方面逐渐衰退的( de)状态。我们看到,最精彩的( de)几个慢动作场景都交给( gěi)了那个年轻的学生,包括( kuò)他在空中转体360度、车祸后( hòu)安然无恙继续奔跑等复( fù)杂动作设计。然而,这部电( diàn)影并没有像《疾速追杀》那( nà)样保留大量的艰难打斗( dòu)场景。
3. 模仿大卫·芬奇风格( gé)
其次,这部电影的整个格( gé)调,包括视听语言的设计( jì)和台词逗笑料的方式,都( dōu)显得非常老派。视觉上、台( tái)词上都让人仿佛回到了( le)2009年或更早时期的电影。随( suí)着调色和摄影技术的发( fā)展,当我回顾2005年至2015年这十( shí)几年的电影作品时,我深( shēn)感那个年代的作品在暗( àn)光成像和分辨率方面都( dōu)有其独特的质感。例如,《十( shí)一罗汉》、《十二罗汉》、《十三罗( luó)汉》以及女版《瞒天过海:美( měi)人计》等作品,都展现了索( suǒ)德伯格导演独特的腔调( diào)。有人调侃说《双狼》是“十一( yī)罗汉之起源”,这有些牵强( qiáng),因为这两个角色的确已( yǐ)经显得老态龙钟。我希望( wàng)这样的故事能够再多一( yī)些创新,尽管在视听上存( cún)在一些遗憾,但仍有一些( xiē)尝试和做得较好的地方( fāng)。
这部电影在摄影叙事和( hé)配乐方面似乎模仿了大( dà)卫·芬奇的一些风格。特别( bié)是在配乐方面,与大卫·芬( fēn)奇常用的元素有相似之( zhī)处。然而,它并没有完全模( mó)仿到大卫·芬奇的精髓。回( huí)顾大卫·芬奇拍摄的《杀手( shǒu)》这部影片,我们可以看到( dào)其凌厉的视听语言组合( hé)出的视觉盛宴远胜于《双( shuāng)狼》。
另外,《爱在黎明破晓前( qián)》、《爱在日落黄昏时》和《爱在( zài)午夜降临前》的导演还执( zhí)导了《职业杀手》这部电影( yǐng)。它通过一个假装真实的( de)故事,以喜剧讽刺的形式( shì)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( hé)逆袭成高富帅的过程。总( zǒng)的来说,《双狼》在视听语言( yán)和故事层面都给我一种( zhǒng)老态龙钟的感觉,年轻人( rén)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其中( zhōng)的深意。我不知道这部电( diàn)影的后续是否还会制作( zuò)续集,但目前来看,它并不( bù)具备特别商业化的特质( zhì),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一种( zhǒng)文艺气质,以文艺的方式( shì)探讨衰老这个话题。
以上( shàng)就是我对电影《双狼》的观( guān)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