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对二战对中日两国的( de)影响还停留在所有的国( guó)产抗日剧中的印象:侵略( lüè)者惨绝人寰,奸淫掳掠,国( guó)民军英勇抗战,百姓生不( bù)如死。一切一切都停留在( zài)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一刻( kè),所有经历与情绪被推向( xiàng)极致,而战争对民众的长( zhǎng)远影响如何,在战争影响( xiǎng)下度过余生的幸存者的( de)生命形态怎样,反映类似( shì)主题的作品似乎少见,至( zhì)少我没有看过。至此我对( duì)战争的印象只停留在悲( bēi)壮惨烈的表象,似乎战争( zhēng)结束后一切痛苦便随之( zhī)一笔勾销了。有趣的是,正( zhèng)是两位日本导演的电影( yǐng)让我对战争对民众的影( yǐng)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( jiě)。
《黑雨》算是一部战争反思( sī)片,通过一个经历了广岛( dǎo)核爆的一家人在战时战( zhàn)后的经历,折射出二战如( rú)何成为困扰日本百姓一( yī)生的噩梦。也许是出于战( zhàn)败国的理亏,影片并为对( duì)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恶行( xíng)做过多外显的谴责与控( kòng)诉,从始至终也并为出现( xiàn)任何美军的相关镜头,而( ér)是着重反映了人间炼狱( yù)般的受战火波及的日本( běn)民众惨状。烧焦的尸体四( sì)肢蜷曲成树枝,血肉模糊( hú)的脸,含混不清如野兽般( bān)的呻吟声此起彼伏。被轰( hōng)炸过的城市不再是城市( shì),被轰炸的人也不再是人( rén)。是什么呢?我没有答案,战( zhàn)争剥夺了人可以被剥夺( duó)的一切。
电影虽然浓墨重( zhòng)彩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( liè),但战争总会结束,无休止( zhǐ)的其实是战争余震下的( de)余生。 广岛的人民就在核( hé)辐射阴影的笼罩下度过( guò)余生,因为“原子病”发病时( shí)间症状不一不详,所以人( rén)们就揣着一颗定时炸弹( dàn)生活着,时时刻刻活在它( tā)的阴影里,甚至于无法工( gōng)作,无法结婚,无法生育…… 主( zhǔ)人公的朋友妻子侄女相( xiāng)继发病,一场接着一场送( sòng)葬游行,送行的人总是相( xiāng)似的,或者少一位新近去( qù)世的逝者,捧着的遗像倒( dào)是换了一张又一张,主人( rén)公的超度词也从第一次( cì)葬礼的手忙脚乱到炉火( huǒ)纯青了到可以假乱真了( le)。
我终于明白原来战争不( bù)仅仅存在于最惨烈的牺( xī)牲与暴行里,而更存在于( yú)亲历者余生的时时刻刻( kè)里,就像一枚在身体里爆( bào)炸的榴弹,后果渗透在血( xuè)液骨骼的没一个细胞里( lǐ),永远无处可逃。